一顿饭吃的大家还是挺满意的,只是话题稍微有些沉重。
倒也还好。
时间悄然无息地流逝,外头的动荡在大家的团结下也算安稳地度过难关,后期粮食虽然紧缺吃饭都紧巴巴的,但是好歹大家都没饿死,肚子里头有粮食可抗饥饿。
外头的难民们也能分到一些吃食,人们好歹也是满足的,在衙门的号召下,也给他们在镇牌匾外边那一圈地带建起了木屋,这房屋简单又好建还比砖房和土块房子便宜,材料山上就有,衙门派人教他们怎么快速建起,这个也是田恬的想法,祁连山给它彻底落实了。
他亲自找资料,查文献,再跟会造房屋的人们商量着,然后自己设计出这种简易的木屋,卡槽什么的都是根据记载和别人的想法结合出来的结果,很是结实的。
木屋这事儿可行后,衙门每回去山上巡逻也会带上那些难民们,大家也齐心协力,好几家人先凑在一块起一间,等别人家建好了再去起自己家的,一个个建起来。
材料山上有,工具衙门提供,所以在肚子里头有粮食的情况下,大家趁着还有力气,一个个都连忙造起房屋。
说实话。
能赶到这边来的人们,一般都不会是什么很懒的人。
毕竟懒惰的人是真没有这个精力跟着逃难到这儿的。
大家听见衙门的提议,人家还都把工具给你提供了,还给粮食吃,别提有多好了,人家也都说了快入冬了,到时候天气冷起来,大家没有房屋避寒很危险的。
所以才给他们出了这么个主意,大家自然感激跟珍惜的,而且有个房子落脚那真的比起破烂帐篷好很多很多的,人们都想要有个稳定的落脚点,如今有了房子也就有了“家”多少能慰籍到一些逃难人们的敏感心理。
这一手笔做的可真不错,大家从天南地北过来,经过一块合力造房屋,彼此也就都有了感情,磨合地更好了,这样有事情可忙活,有了生活的奔头,大家就不会因为太闲而产生矛盾了,外围的难民们能够安定下来,那么里边的居民们也能安稳地生活,不用担心他们闹事儿。
只能说祁连山这回真的做的挺好的,当然也有大家的配合跟努力,很快镇门口不远处就立起来一间间小木屋,看着结实又牢靠,人们也陆陆续续搬了进去里边居住。
田恬这边带着人费了好多口舌,总算去征收到一些破烂到不能再破烂的衣物布料啊什么的,但是也收到一些好的,而后她就组织有爱心的妇人们帮忙清理和缝制。
那些东西收到回来都是经过清洗和滚烫的热水泡洗过的,所以很干净,然后再把破烂的布料加上一些柔软的干草一块给塞到好的布料里边,再将它们在里边铺平整放平,再轻轻拍打平它们,最终粗糙地缝制田字格。
这样一个二次改造的被子就制作好了,虽然不及棉花被保暖,但是也是可以用来抵挡一部分寒意的,还是很不错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