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单纯的辱骂更难以容忍的,是贬低、歪曲、误会和冤枉,最大的轻蔑是无视,这相当于直接攻击到了意识本体。
“我有大患,在我有身”。范仁,无我才可以屏蔽以上种种精神打击。
安全,是人与人之间互斗竞争的根源——遵循上帝养蛊的法则。
与天斗,与地斗,与人斗,其乐无穷。大事小情,概莫能外。
安全感越高,欲望越容易满足,情感越趋于稳定。当人感觉绝对安全时,会由里到外放松下来,从心底里流出喜悦,瞬间涌遍全身,这是由无畏而来的极乐世界。
不安全的源头,起于人的不完美设计,补全缺憾,是完成的动力。这也是上帝造人法则的因果逻辑。
人追求安全永无止境,对肉体是长生不老,对精神是实现理想国。
死亡是深埋在内心深处的恐惧之源。恐惧是动物的本能,而人作为唯一的智慧生命,能够清晰地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,有一生充足的时间去面对,所作所为都是在对最终死亡命运的抵抗。
这一点深植在元神潜意识当中,蕴含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存经验,这是胎中之迷。
当人在死亡线上打过滚,侥幸逃生之后,安全感会爆棚,心态远胜往日。处生死之间,境界往往会突破。
赔钱,失业,失恋,患病等灾祸给安全感以降阶打击,令人心理上完全无法接受,泛泛的安慰很难使其振作。这时最需要的,是重建安全体系,自身要尽快摆脱消沉,也要从安全感入手。
人的娱乐行为,都是在阶段性安全以后,为摆脱无聊作为放松,或是通过游戏训练竞争能力,与金钱挂钩的游戏显然更具吸引力,最受追捧的娱乐一定是最刺激的。
人已经髙踞生物链的顶端,还有各类保险公司提供保障,为什么有人会闲的去攀登珠峰,还有人喜欢飙车,极限运动,探险,冒险......等等,这还能更安全么?
回答:因为山就在哪里。这个问题冒险家们自己也不清楚。
客气的说法:为了实现自我价值,而去挑战极限。真实的原因:生活过于安逸,为了满足完成感,故意去挑战不安全。老百姓讲话:吃饱了撑的。
搏击生命的刺激,挣脱死亡的快感,这是终极的完成感,随着文明的进步几乎已不复存在,或者仅存在于虚拟世界里。
人所要的安全感表面上是安全,实质上是更安全。安全总是相对于不安全存在的,因此人总会觉得还不够安全。
人习惯不停地去完成才能感觉安全,如果找不到事做,就失去了希望,理想国摇摇欲坠,生活变得没有意义,陷入莫名的抑郁。
只有能提升安全感的事情,才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值得做的事情。使人情感最兴奋,一定是以命相搏。事业做的越大越珍如性命,成功人士往往成为困在完成感里的可怜人。
工业信息社会给普通人提供的完成机会,要么不够刺激,要么难如登天。于是处于精巧设计的社会结构中,个人逐渐失去了靠自身能力可控的安全感。
凡人的安全越来越依赖于公共意识。比如食品、比如卫生、比如疫苗、比如交通、比如防火防盗、比如养生概念等等。
个人无从着力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
无聊是无法找到有意义的事情做,或者不得不做没多大意义的事情。
孤独好比病狮被逐离失群,孤狼独自梭巡,老猴王脱离猴群,疲鹿跟不上大队,生存都成了问题,最孤独的部分无法与他人共享。
自杀是完全丧失了安全感,极度不安后行为。只有人才会自杀,因为只有人能看到将要到来的风险。
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,若为自由故,二者皆可抛。爱情是最大的阴阳补全,可以治愈孤独,但不自由,毋宁死。
财务自由,人身自由,对周围控制总算如意,对自身节奏自主保持,相对也更安全,人不遗余力向上爬以谋取有力的地位。
安全感因财富或地位的提升会直线上升,可是也要小心反噬,爬得越高,摔得越狠,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”安全永远是相对的,总有一天死亡会带走一切。
天下熙熙,皆为名归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利,意味着基因的安全,名,意味着意识的安全,凡人无不为之疯狂。
小儿追逐戏闹,快乐曾经如此简单,成年后的快乐越来越依赖名利,成为物质的奴隶,利欲熏心者不足以言道。
世人皆醉而我独醒,呵呵,修道能与世隔绝么,还是与世俗反向而行。修道不是事业失败的避难所,成也可修道,败也可修道,淡泊名利,回归本性,阿弥陀佛,善哉善哉!妙不可言。